全球金融领域三大黄金证书
关注CFA职场:正视全球储蓄过剩时代中国cfa考试网
CFA作者 编者: CFA 预计阅读时间: 4分钟 CFA发布时间 发布时间:2014-11-13

CFA报名、考试、查分时间、免费短信提醒

CFA全称 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是全球投资业里较为严格与含金量较高的资格认证,被全球170多个国家认可,是进军华尔街的“入场券”。

CFA,CFA培训,CFA报名,CFA2015考试,特许金融分析师 
 
今天高顿财经CFA小编想在这边和小伙伴们聊聊:一个CFA持证人和就业人群都在热切关注的问题---全球储蓄过剩时代。
 
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的复苏波折不断。得益于美联储数次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QE),美国经济从危机初始时的衰退逐渐复苏,以至于在当前世界经济普遍低迷的情况下,美国经济形势显得似乎有些鹤立鸡群。然而,美国经济仍旧没有回复到危机前的水平。CFA研究院的张老师指出,在日本,2012年上台的安倍政府一改此前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基调,推出新的日版量化宽松政策,日本经济通货紧缩的局面有所缓解,但日本经济依旧跌跌撞撞,不见持续稳定增长势头。今年二季度,其经济再次出现衰退,引发市场猜测日本央行将加码量化宽松力度。
 
而欧洲经济更是一波三折。而欧洲经济在遭遇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后,又遇欧债危机之劫,迫使欧洲央行骤然改变长期执行的控制通胀的政策基调,推出欧版QE。在此政策刺激下,欧洲经济终于有所复苏,但各个成员国经济复苏状况分化严重,而且整体复苏状况依旧脆弱。
 
由于中国经济因政府大规模的刺激政策而率先复苏,在此带动下,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经济也得以快速实现经济复苏。然而,随着刺激政策的退出,中国经济增速自2012年以来持续不断地放缓,再加上欧债危机的打击,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急速恶化。世界经济复苏的一波三折,使得国际组织近期不断下调增速预期。
 
为什么世界经济不停跌跌撞撞?

对于这个问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近日发文称,从表面上看,我们似乎遭遇了一连串的坏运气。首先是房地产泡沫破灭,以及由此引发的银行业危机。然后,就在较坏的情况似乎已经结束的时候,欧洲又陷入债务危机和二度衰退。欧洲较终实现了脆弱的稳定,并且再度开始实现增长——但是,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如今出现了严重问题,而这些市场曾是世界经济强劲增长的基石。
 
实际上,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脆弱的主要原因在于全球储蓄过剩:当太多的钱追逐太少的投资机会时,就会出现目前这种状况。前美国联邦储备局主席本?伯南克曾提出一个著名的论断:不断膨胀的美国贸易赤字的成因不是国内因素,而是全球积蓄过剩:中国与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储蓄相对于投资出现巨额过剩,而这些储蓄流入美国以寻求回报。这些流入的资金并没有进入商业投资领域,而是进入了房地产。他认为美国房地产繁荣在一定程度上是外国经济疲软造成的,这种说法至今依然成立。
 
全球过剩储蓄的下一个目标是哪里?

克鲁格曼认为,当然是回到美国。而较近外国资金的涌入已经抬高了美元,这有可能再次使美国工业丧失竞争力。针对当前市场热捧的新技术,克鲁格曼认为尽管大家在炒作较新技术,但新技术似乎既没有提高劳动生产率,也不能显著扩大对商业投资的需求。而财政紧缩的观念使得政府支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疲软,令形势雪上加霜。世界各地的低通胀率(这意味着在经济繁荣情况下的低利率)缩小了在经济衰退时下调利率的空间。
 
因此,克鲁格曼呼吁,决策者必须认真看待过度储蓄和全球经济持续性疲软成为新常态的可能性。然而,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克鲁格曼认为,对于全球储蓄过剩这个概念,人们还抱有情感上的偏见。政界人士和技术官僚都想自视为正在做出艰难选择的严肃之人,而这些抉择包括削减深得人心的项目和提高利率。他们不希望有人告诉他们,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看似强硬的政策其实会使形势恶化。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脆弱的主要原因在于全球储蓄过剩:中国与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储蓄相对于投资出现巨额过剩。当太多的钱追逐太少的投资机会时,就会出现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状况。决策者必须认真看待过度储蓄和全球经济持续性疲软成为新常态的可能性。
 
中国CFA考试网(www.cfa.cn)综合整理提供干货资讯,来源:网络,若标明原创文章,经授权转载,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 ,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cfa题库
中国cfa考试网

备考工具

    资料专题 模拟机考

登录

登录

请输入您的昵称
您正在备考CFA 几级?
您目前从事什么行业?
CFA Institute does not endorse, promote, or warrant the accuracy or quality of the products or services offered by CFA.cn. CFA Institute, CFA® and the 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 are trademarks owned by CFA Institute.